別的嬰幼兒顱骨比面骨寬大,,腦袋上大下小,,林弟弟卻面骨比顱骨大,腦袋上小下大,,像個不倒翁,,智商也比同齡孩子低。近日,,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神經外科醫(yī)生為林弟弟做了“額眶前移,、顱逢再造術”,手術長達7小時,,術中醫(yī)生把林弟弟的雙側額眶前移,,從而擴大了顱底的面積,為患兒腦子的發(fā)育提供充足的空間,。
三歲男孩腦袋嬰兒大
林弟弟一家來自漳州云霄農村,,媽媽說,孩子出生時頭就有點小,大人一開始沒注意,,隨著年齡增長,,孩子腦袋的“異常”越來越明顯,,一顆腦袋下大上小,,而且眼球往外突,智商也比同齡的孩子低,。一家人借了許多錢跑了許多醫(yī)院,,可一直治不好?!坝H戚勸我們放棄這個孩子,,可我們舍不得。孩子雖然智力低,,說話也不清晰,,可他會叫爸爸媽媽了……”
第一醫(yī)院神經外科王占祥主任介紹,出生才37個月的林弟弟患有先天性顱縫早閉,,亦稱狹顱癥,通俗地講,,正常孩子的顱逢要到12歲左右才基本閉合,,而林弟弟的顱逢已經基本閉合完畢。顱縫過早閉合限制了孩子的顱骨發(fā)育,,猶如給腦組織的發(fā)育戴上了“緊箍咒”,,使顱腔容積小,造成神經功能缺失,,這也是林弟弟目前運動,、語言功能等障礙的主要原因。經測試,,林弟弟的智商發(fā)育僅為17個月大孩子的水平,。
王主任說,人的頭顱上有多條顱縫,,像小林這樣基本上所有顱縫都早閉的情況非常少見,,被稱為小頭或短頭畸形。
手術去除 “緊箍咒”
王主任告訴記者,,手術的目的就是要去掉束縛大腦發(fā)育的“緊箍咒”,,通過顱縫再造,擴大顱腔容積,,減輕對腦組織的限制,,為大腦額葉的發(fā)育提供了充足的空間。另外,,通過雙額眶前移,,患兒顱面部畸形有望得到很大改善,。
先天性顱縫早閉發(fā)病率低,在我國還沒有成熟的療法,,以往可參考的病例也較少,,手術難度相當大。此次手術的最大難題是很多操作要經過顱底,。進出腦顱的神經和重要血管大都集中在顱底,,手術時一定要避免重要血管的破裂和神經損害,否則會給孩子帶來致命的傷害或永久性神經性功能障礙,,比如,,術中損傷到視神經,孩子就可能永遠失明,。
另外,,手術時間長、出血多,、暴露范圍廣(雙側額部,、顳部、頂部及眶頂全部暴露,,范圍是整個腦袋的2/3),,對醫(yī)生的醫(yī)術也是極大的挑戰(zhàn)。由于有充分的術前準備,,對手術難度有充分的評估,,術中林弟弟的出血量得到很好控制,手術進展順利,。
經過七個小時“額眶前移,、顱逢再造術”順利完成了,林弟弟的額眶被前移3公分,,眼睛不再往外突了,,手術也擴大了顱底面積,為正常腦組織的發(fā)育提供了充足的空間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