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cg1.ct吃瓜|啪啪视频av|日日干天天操|91制片厂更新时间|麻豆传媒md0056刺青师坏女孩|麻豆传媒映画公司怎么看|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,|yy6080香蕉视频|麻豆文化传媒网站app|rctd019在线观看,极品网红主播高清大秀,国产老狼久久久久久精品,一级三级片

廈大附一核醫(yī)學CCR:新型PD-L1環(huán)肽探針用于評估肺癌PD-L1表達并揭示瘤間異質性
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5-21     點擊數(shù):次


今天為大家分享一篇近期發(fā)表在臨床腫瘤學TOP期刊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》的研究,題目為 68Ga-NK224 PET/CT for Non-Invasive Evaluation of PD-L1 Expression and

Inter-Tumor Heterogeneity: A Translational Exploratory Study在這篇文章中,研究團隊開發(fā)了一種靶向PD-L1的新型環(huán)肽放射性探針68Ga-NK224展示了其在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患者中無創(chuàng)評估PD-L1表達并揭示異質性方面的臨床轉化潛力。本文的通訊作者是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陳皓鋆教授林勤教授、鐘山教授,第一作者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趙亮主治醫(yī)師逄一臻博士丁毅副主任醫(yī)師

 

 

研究背景介紹

免疫檢查點抑制劑(ICB)特別是針對PD-1/PD-L1通路的治療策略,已顯著改善多種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結局。PD-L1表達是目前指導免疫治療的重要生物標志物,但傳統(tǒng)組織活檢存在取樣局限,無法準確反映全身病灶及其動態(tài)變化,亟需一種無創(chuàng)、可重復、全身性的檢測手段。

靶向PD-1及其配體PD-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(ICB)已成為包括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在內(nèi)的多種惡性腫瘤治療的重要基石之一。然而,如何精準篩選最可能獲益的患者仍是臨床面臨的一大挑戰(zhàn)。目前,PD-L1表達、腫瘤突變負荷(TMB)、微衛(wèi)星不穩(wěn)定性(MSI)等生物標志物被用于指導免疫治療,其中PD-L1腫瘤比例評分(TPS)是NSCLC中常用的生物標志物。盡管如此,PD-L1的表達水平與療效并非完全一致,部分高表達患者療效不佳,而低表達甚至陰性者亦可受益,提示傳統(tǒng)組織活檢存在取樣局限,無法準確反映全身病灶及其動態(tài)變化,亟需一種無創(chuàng)、可重復、全身性的檢測手段。

核醫(yī)學分子影像,特別是PET技術,具備非侵入、全身覆蓋和定量評估的特點,已成為靶向表達可視化的有力工具。盡管已有抗PD-L1抗體放射探針用于PET成像研究,但其成像時間長、成本高、免疫原性強等問題限制了臨床推廣。相比之下,小分子肽類探針具備快速清除、良好組織穿透性和高對比成像等優(yōu)勢,成為更具前景的替代選擇。

本研究中,作者團隊開發(fā)了一種特異性靶向PD-L1的環(huán)肽類分子探針NK224,使用NOTA螯合劑實現(xiàn)與68Ga/18F的高效標記,具有良好的體內(nèi)分布性質及PD-L1靶向親和力。在臨床前系統(tǒng)評估的基礎上,研究團隊進一步完成了68Ga-NK224NSCLC患者中的臨床轉化研究,探索其在PD-L1表達可視化、腫瘤異質性評估以及免疫治療靶點占用監(jiān)測中的應用潛力。

 

 

研究結果

68Ga/18F-NK224的體外性能評價

NK224是一種14個氨基酸的環(huán)狀多肽,其序列為環(huán)- (Ac-Tyr-NMeAla-Asn-Pro-His-Glu-Hyp-Trp-Ser-Trp- NMeNle-NMeNle-Lys-Cys)-Gly-NH2,將NOTA作為螯合劑連接NK224,合成可用于18F68Ga標記的靶向探針NK224(圖1A)。放射性標記后的68Ga-NK22418F-NK224比活度均達30 GBq/μmol以上,放射化學純度≥99%,在PBSFBS2小時內(nèi)保持高度穩(wěn)定(圖1B-C)。

在細胞水平,68Ga-NK224PD-L1具有良好的結合親和力(IC50 = 2.45 nM)(圖1D)。在不同PD-L1表達水平的細胞系中(U87-MG > C666-1 > A549),探針攝取量與PD-L1表達呈高度正相關(圖1E-G)。阻斷實驗顯示,過量未標記NK224PD-L1商品化抗體可使探針攝取降低90%以上,證實其特異性(圖1E)。

1. 68Ga-NK22418F -NK224的體外評價(A) NK224的化學結構及其放射性標記示意圖(B-C) 68Ga-NK22418F-NK224PBSFBS中的穩(wěn)定性分析。(D) NK224PD-L1的結合親和力評估。(E)  68Ga-NK224A549C666-1U87-MG細胞中的攝取與阻斷實驗。(F-G) A549C666-1U87-MG細胞中PD-L1表達水平的western blot和流式細胞術檢測結果

 

68Ga-NK22418F-NK224的體內(nèi)性能評價

在高表達PD-L1U87-MG荷瘤小鼠模型中,68Ga-NK224顯示了良好的體內(nèi)分布及靶向特異性。小動物PET顯像顯示,注射后1小時和2小時,68Ga-NK224在腫瘤內(nèi)的攝取與對照探針68Ga-WL12(已進入臨床試驗的PD-L1探針)相當,但在肝、腎、肺等正常器官的背景攝取顯著更低,從而獲得了更高的腫瘤/背景比(圖2A)。當同時注射過量未標記的NK224hPD-L1抗體后,腫瘤攝取顯著降低,進一步驗證了探針的PD-L1靶向特異性。離體組織生物分布結果與PET成像高度一致(圖2B)。在相同動物模型中,使用18F標記的NK224也獲得了與68Ga-NK224一致的腫瘤顯像效果,在1-2小時內(nèi)均可實現(xiàn)清晰成像,具備良好的腫瘤/背景比(圖2C),展現(xiàn)跨放射性核素平臺的一致性。為了進一步驗證探針識別不同PD-L1表達水平的能力,研究使用了U87-MG(高表達)、C666-1(中表達)和A549(低表達)三種異種移植瘤模型。結果顯示,68Ga-NK224的腫瘤攝取量與PD-L1表達量高度相關,呈現(xiàn)U87-MG > C666-1 > A549的趨勢(圖2D),與相應腫瘤組織的PD-L1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相符(圖2E)。

 

2. 68Ga-NK22418F-NK224的體內(nèi)評價(A) U87-MG腫瘤模型中使用68Ga-WL1268Ga-NK224的代表性PET顯像圖像,以及68Ga-NK224的阻斷實驗圖像;(B) U87-MG腫瘤模型中68Ga-WL1268Ga-NK224的組織分布定量結果,包括68Ga-NK224的阻斷實驗數(shù)據(jù);(C) U87-MG腫瘤模型中18F-NK224的代表性PET顯像圖像;(D) A549C666-1U87-MG荷瘤小鼠在注射后1小時的代表性PET圖像,顯示PD-L1特異性的腫瘤攝取情況;(E) 對應腫瘤組織的PD-L1免疫組化染色及H&E染色圖像。

 

68Ga-NK224具有良好的體內(nèi)分布性質和臨床安全性

3名健康志愿者的劑量學分析顯示,使用OLINDA軟件計算的有效劑量為2.06E-02 mSv/MBq,符合核醫(yī)學放射性探針的輻射安全標準。放射性示蹤劑體內(nèi)主要分布于脾臟和肝臟,未見其他臟器的異常濃聚(圖3A-B)。20235月至202411月,團隊開展了一項前瞻性臨床轉化研究,共納入37例肺癌患者接受68Ga-NK224 PET/CT掃描,其中31例具備PD-L1免疫組化染色結果并納入分析。無論是健康志愿者還是肺癌患者,注射后 4 小時內(nèi)所有受試者均無不良反應,表現(xiàn)出良好臨床安全性

 

3. 68Ga-NK2243位健康志愿者體內(nèi)的分布情況A)注射后153060120分鐘的代表性PET成像,顯示示蹤劑在正常器官中的分布情況。(B)主要器官(包括肝臟、脾臟、肺部和腎臟)在注射后153060120分鐘的SUVmean半定量分析。

 

NSCLC患者PD-L1表達與68Ga-NK224攝取高度相關,而與18F-FDG攝取無關

本研究納入的31例肺癌患者中28例為初治患者接受PET/CT初始分期,3例用于評估腫瘤復發(fā)轉移。26例患者獲取了肺部腫瘤活檢標本,6例獲取了肺外轉移灶標本(1例同時獲取原發(fā)灶和骨轉移灶標本)。根據(jù)PD-L1表達水平,11例為陰性表達(<1%),14例中表達(1-49%),7例高表達(≥50%)。PD-L1陰性、中、高表達組68Ga-NK224SUVmax中位數(shù)(四分位距)分別為2.62.0-3.3)、4.33.7-4.9)和7.87.3-11.8)。18F-FDG攝取與PD-L1表達無相關性(圖4A),而68Ga-NK224攝取與PD-L1表達呈顯著正相關(圖4Bp<0.001)。圖4C展示了不同PD-L1表達水平患者的代表性68Ga-NK224 PET/CT圖像及免疫組化染色結果。

 

4. 68Ga-NK224腫瘤攝取與PD-L1表達水平的相關性分析A-BKruskal-Wallis檢驗結果顯示:18F-FDG SUVmaxPD-L1表達無顯著相關性(P=0.138),而68Ga-NK224 SUVmaxPD-L1表達呈顯著相關(H=24.994P<0.001)。(C)不同PD-L1表達水平患者的18F-FDG68Ga-NK224 PET/CT圖像及對應免疫組化染色標本(紅圈標示CT引導下活檢部位)的代表性病例。上排:18F-FDG SUVmax 15.368Ga-NK224 SUVmax 8.2PD-L1 TPS 80%;中排:18F-FDG SUVmax 10.168Ga-NK224 SUVmax 4.8PD-L1 TPS 2%;下排:18F-FDG SUVmax 10.468Ga-NK224 SUVmax 2.2PD-L1 TPS <1%。比例尺:50μm

 

31例患者共檢出31個肺部腫瘤和215個轉移灶。肺部腫瘤與轉移灶的68Ga-NK224 SUVmax中位數(shù)均為4.1(四分位距分別為3.3-4.92.6-5.8),組間無顯著差異(p=0.709)。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246個腫瘤病灶的68Ga-NK224攝取與病灶大小無顯著關聯(lián)(p=0.187,提示其攝取更可能反映靶點表達而非腫瘤大小為評估68Ga-NK224 PET/CT可視化腫瘤PD-L1表達異質性的能力,研究者分析了同一患者不同病灶的攝取差異。圖5A展示典型病例:肺部原發(fā)灶(PD-L1低表達,SUVmax 5.0)與骨轉移灶(PD-L1高表達,SUVmax 11.8)的68Ga-NK224攝取差異顯著,而二者18F-FDG攝取相近(原發(fā)灶SUVmax 7.8,骨轉移灶8.6)。31例患者中24例存在多發(fā)性轉移灶,這些患者病灶間68Ga-NK224 SUVmax的中位變異系數(shù)(CV)達27.5%(范圍5.7%-53.2%)。為進一步評估68Ga-NK224 PET/CT在識別患者體內(nèi)PD-L1表達異質性方面的能力,通過數(shù)據(jù)可視化展示了每位患者不同病灶之間的探針攝取差異(圖5B

 

5. 68Ga-NK224 PET/CT可視化患者內(nèi)PD-L1表達異質性A)轉移性NSCLC患者的代表性PET/CT圖像:18F-FDG在原發(fā)灶(紅色箭頭,SUVmax 7.8)與骨轉移灶(藍色箭頭,SUVmax 8.6)攝取相似;68Ga-NK224在兩者攝取差異顯著(原發(fā)灶SUVmax 5.0,骨轉移灶SUVmax 11.8);隨后CT引導活檢及免疫組化證實:肺病灶PD-L1低表達,骨轉移灶PD-L1高表達;(B24例患者病灶68Ga-NK224攝取(SUVmax)全景展示:包含24個原發(fā)灶和215個轉移灶,圖示呈現(xiàn)SUVmax值、腫瘤大小、活檢部位等多維度參數(shù)上的差異。

 

連續(xù)68Ga-NK224 PET/CT監(jiān)測PD-L1靶點可及性,指導PD-L1免疫治療給藥頻率

為評估抗PD-L1抗體對腫瘤PD-L1靶點的結合情況,本研究對接受PD-L1免疫治療的NSCLC患者進行了連續(xù)的68Ga-NK224 PET/CT掃描,時間節(jié)點包括治療前基線及治療后1721天。如圖6所示,基線期NSCLC原發(fā)灶的68Ga-NK224攝取顯著,表明腫瘤對該顯像劑的親和力較強。經(jīng)過抗PD-L1免疫治療后,患者在治療后1天和7天的腫瘤68Ga-NK224攝取明顯降低,提示治療初期藥物對PD-L1靶點的有效結合與抑制作用。然而,在治療后21天時,病灶對68Ga-NK224的攝取出現(xiàn)輕度升高,這表明抗PD-L1抗體在超過21天的時間內(nèi)仍能有效占據(jù)PD-L1靶點。此外,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接受抗PD-L1免疫治療后,肝臟、脾臟和骨髓的68Ga-NK224攝取顯著降低,而正常肺組織的顯像劑攝取變化較小。

6. PD-L1抗體治療前后連續(xù)68Ga-NK224 PET/CT掃描評估ANSCLC患者治療前和PD-L1抗體給藥后第1721天的68Ga-NK224 PET/CT圖像;(B)柱狀圖描繪了PD-L1抗體治療前后腫瘤、肝臟、脾臟、骨髓、肺和腎臟等主要器官的SUVmax變化。

 

最后,研究團隊探討了連續(xù)68Ga-NK224 PET顯像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免疫治療期間PD-L1的靶點狀態(tài),進而評估腫瘤病灶中PD-L1抗體對相應靶點的占用情況,從而為PD-L1免疫治療的頻率提供指導(見圖7A-B)。在U87-MG移植瘤小鼠模型中,基線期腫瘤對68Ga-NK224表現(xiàn)出高度攝取(見圖7C)。在接受PD-L1抗體(10 mg/kg)治療后的第1和第3天,腫瘤攝取持續(xù)下降,而在治療后的第5和第7天,腫瘤攝取略有回升(第3天為0.6±0.2% ID/g,第7天為1.7±0.2% ID/g,見圖7D),這證實了PD-L1抗體在腫瘤病灶中至少持續(xù)了7天的靶點占用。

為了探索PD-L1分子影像引導的靶點監(jiān)測在免疫治療優(yōu)化中的價值,研究團隊比較了兩種給藥方案:一種是基于68Ga-NK224 PET指導的每周一次給藥方案,另一種是傳統(tǒng)的每周三次給藥方案。在hu-CD34+人源化免疫系統(tǒng)小鼠的U87-MG異種移植瘤模型中,對照組腫瘤快速進展,而兩種hPD-L1抗體方案均有效抑制了腫瘤生長。值得注意的是,68Ga-NK224 PET指導下的低頻給藥組的療效并未遜色于傳統(tǒng)治療方案(見圖7E-F)。這表明,連續(xù)的68Ga-NK224 PET可在免疫治療期間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病灶中的PD-L1表達,有望作為指導PD-L1抗體治療頻率和劑量調(diào)整的精準工具,具有實現(xiàn)個體化治療策略優(yōu)化的潛力。

7. 利用68Ga-NK224 PET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hPD-L1靶點占用率,指導hPD-L1抗體給藥頻率A使用hPD-L1抗體治療前后,68Ga-NK224 PET顯像評估可利用的PD-L1靶點的示意圖;B實驗設計說明了68Ga-NK224 PEThPD-L1靶點變化的動態(tài)可視化,為優(yōu)化給藥間隔提供了見解;C-DPET成像結果和定量分析68Ga-NK224在基線和hPD-L1抗體給藥后第1,3,57天的腫瘤攝取。紅色圓圈表示腫瘤區(qū)域。(E-F給藥頻率為每周1次(QW)組、常規(guī)頻率為每周3次(TIW)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腫瘤生長曲線和體重變化的比較。

 

 

結論

基于NK224的新型PD-L1靶向多肽,兼具優(yōu)良的腫瘤靶本底比及體內(nèi)分布性質,能夠準確評估全身腫瘤病灶中PD-L1的表達水平,并能清晰可視化其PD-L1空間異質性。此外,該探針還能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免疫治療期間病灶中的PD-L1靶點狀態(tài),為免疫治療的個體化給藥頻率優(yōu)化提供了全新的影像學工具與策略支持。這一研究為腫瘤免疫治療的精準化發(fā)展開辟了新的方向

原文鏈接:https://doi.org/10.1158/1078-0432.CCR-25-0160

 


通訊作者簡介

 

陳皓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核醫(yī)學科&閩南PET中心副主任,科研處副主任,臨床醫(yī)學研究院副院長。教授,博士生導師,國家優(yōu)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。研究方向為核醫(yī)學顯像及治療的臨床轉化。擔任核醫(yī)學頂刊J Nucl Med編委、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編委、《中華核醫(yī)學與分子影像雜志》編委;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,并主持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、福建省衛(wèi)健委重大項目。入選中國研究型醫(yī)院評價遴選研究型人才、福建省衛(wèi)健委高層次領軍人才;榮獲中華醫(yī)學會核醫(yī)學分會希望之星、北美核醫(yī)學與分子影像學會青年科學家獎(SNMMI Ones to Watch,全球30名)。

 

林勤,主任醫(yī)師,廈門大學教授,博士生導師,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黨委副書記。現(xiàn)任中華醫(yī)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委員,福建省醫(yī)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副主任委員,福建省抗癌協(xié)會鼻咽癌專業(yè)委員會副主任委員,廈門市醫(yī)學會腫瘤放療分會主任委員。任《中華放射醫(yī)學與防護雜志》等多種期刊編委。美國得克薩斯大學M.D. Anderson 癌癥中心訪問學者,美國Duke University訪問學者。主持或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福建省衛(wèi)生廳、廈門市科技局及全國多中心前瞻性臨床研究廈門分中心等多項課題。研究內(nèi)容多次在美國國際放射腫瘤學年會上壁報交流。近五年以通訊作者在Clin Cancer ResJ Nucl Med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 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Radiotherapy & OncologyTheranostics、中華核醫(yī)學與分子影像雜志等期刊發(fā)表研究論著20余篇。主要研究方向:分子影像引導下的鼻咽癌、肺癌、肝癌等領域的腫瘤精確放療以及SBRT(立體定向低分割放射治療)。

 

 

鐘山,病理科副主任(主持工作),主任醫(yī)師。從事病理診斷工作20多年。擅長腫瘤病理診斷,精于術中冰凍、免疫組化及分子病理診斷。有豐富的臨床教學經(jīng)驗,系國家級住院醫(yī)師規(guī)范化培訓基地主任。發(fā)表多篇學術論文,參編多項行業(yè)指南。兼任中華醫(yī)學會病理分會學組委員、廈門市病理質控中心主任委員、廈門市醫(yī)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。

 

 

第一作者簡介

 

 

趙亮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核醫(yī)學科&閩南PET中心主治醫(yī)師。以第一/通訊作者在J Clin InvestClin Cancer Res2篇)RadiologyJ Nucl Med6篇)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7篇)、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TheranosticsJITC等國際權威期刊發(fā)表論著315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)、個案報道8H影響因子25累計被引超過2600。連續(xù)入選20222023全球2%頂尖科學家榜單(world’s top 2% scientists),獲得202320242025北美核醫(yī)學與分子影像學會Alavi-Mandell獎,2024北美核醫(yī)學與分子影像年會國際最佳摘要和旅行獎,并以主要完成人獲廈門市科技進步二等獎、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、福建省抗癌協(xié)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。

 

逄一臻,廈門大學2021級腫瘤學博士研究生,導師為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林勤教授和陳皓鋆教授,碩博在讀期間以第一作者/共同第一作者在J Clin InvestClin Cancer ResRadiologyJ Nucl Med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JITC等國際權威期刊發(fā)表研究論文多篇。多次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,獲得2021歐洲核醫(yī)學會(EANM年度最佳論文獎2024北美核醫(yī)學協(xié)會Alavi-Mandell獎,以共同完成人身份獲廈門市科技進步二等獎、福建省抗癌協(xié)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。

  

 

丁毅,副主任醫(yī)師,畢業(yè)于福建醫(yī)科大學病理學專業(yè),從事病理診斷近20年,曾于北京友誼醫(yī)院病理科進行淋巴造血系統(tǒng)亞專科進修,師從國內(nèi)著名淋巴瘤專家周小鴿教授。福建省醫(yī)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消化病理學組委員,福建省醫(yī)師協(xié)會病理科醫(yī)師分會胸肺疾病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,福建省海峽腫瘤防治科技交流協(xié)會甲狀腺腫瘤分會委員,廈門市醫(yī)師協(xié)會病理醫(yī)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,廈門醫(yī)師協(xié)會腫瘤青委胃腸學組成員。淋巴造血系統(tǒng)、泌尿系統(tǒng)、消化系統(tǒng)腫瘤等及炎癥性腸病病理診斷。

 

下一條: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陳皓鋆團隊于學術頂刊發(fā)表重要成果:靶向FAP四聚體放射性探針的構建及核素診療一體化研究